疫情期間,壓力讓睡眠亮紅燈: 如何預防變成長期失眠?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賴俊廷博士

新冠肺炎近幾日持續升溫,讓人忍不住不停搜尋疫情相關資訊,腦中也反覆思量相關報導,甚至有人得進行居家隔離,這些都是令人感到壓力的事。壓力影響層面之廣,其中之一就是讓人失眠。而壓力帶來的失眠,現代人大多習以為常,但你知道嗎?在長期壓力下,失眠會形成一種習慣,改變大腦的運作習慣,讓大腦錯誤解讀睡眠的行為。

 

根據相關的睡眠研究發現,許多病人在開始「長期」失眠之前,大概有高達六到八成的病人經歷重大的壓力事件 (如疫情爆發、親人過世、離婚或失業…等),初期的短期壓力失眠效應,習慣後就變成了長期失眠的主因,這是從科學實證中告訴我們的。

 

壓力與大腦運作的關係

科學家為了瞭解壓力與睡眠對大腦運作的影響,讓老鼠經歷壓力的環境,再來觀察腦神經連結與失眠的關聯性,歸納出以下的論點:

 

在大腦中,有個助你入睡的區域和助你清醒的區域,而這兩個控制區域會互相影響,相互影響的力量則隨著作用的時間而降低。想像一下:天秤兩端放著原本重量相當的物體,但這兩端物體的重量會隨著時間而消長,當左邊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變輕、右邊也逐漸加重,天秤左邊這端就會往上翹;接著左邊逐漸加重、右邊則逐漸減輕,就逐漸換成天秤右邊上翹,因而隨著時間過去,天秤會上下擺動。

 

當大腦經歷白天長時間的清醒,「清醒」此端的力道就會減輕,而「睡眠」那一端的力道就會相對加重。累積到夜晚的此時,「睡眠」的力道就會超過「清醒」這一端,因而你會感到昏昏欲睡,大腦就切換到「睡眠模式」。然而,當你晚上在睡覺時,「睡眠」的力道逐漸下降,「清醒」的力道則逐漸增加,這樣規律性的力量擺盪形成我們的睡眠習慣。

 

科學家從研究中發現,這樣力量往返的平衡性,最容易受到外在壓力的影響。壓力狀態下會誘發強力的「清醒」力道,因為壓力對一般生物來說通常攸關生死,就像老鼠遇到貓就要用盡全力逃離才能存活。而當壓力源消失,「清醒」的力道就跟著消失,動物就會馬上補眠。但是,若壓力時間過長,睡眠與清醒的天秤就會失衡。

 

臨床上,多數失眠的病人,原因並非睡眠力道不足,而是清醒的力量太強。這個清醒的力量是來自於大腦掌管情緒反應的中樞「杏仁核」給予的加持,因為「杏仁核」就像是大腦的危機警報器,在沒有關掉這個警報器前,就算利用藥物加強了睡眠的力道來協助入睡,睡眠的品質與效果也不佳。

 

這也不難想像,因為這就像睡眠與清醒的天秤兩端都加大了力道,雖然容易睡著也容易清醒,睡眠的效果和品質當然就大打折扣了。想像在這個研究中的老鼠,就算此時很想睡,但已經嗅到貓的味道,如果真的睡著了,根本就是找死。因此老鼠就算此時吃了安眠藥,睡眠的效果也不如預期了!

 

目前的安眠藥物都是以「增加睡眠力道」為出發點,可能在短時間內仍舊可以幫助失眠者入睡,但長時間來看,安眠藥物的效果會越來越有限。如同先前的文章所述,長期失眠的病人已經把「睡眠」當成「壓力源」,當這些病人躺在床上時,病人透過杏仁核也在強化清醒的力道。所以,移除「睡眠與壓力的連結」才是成功治療失眠的關鍵!因此在臨床經驗中,「認知行為治療」效果是遠大於安眠藥的效力的喔!不只如此,透過「正念」技巧,也能幫助自己平靜下來,找回安穩感。

 

你也因為疫情失眠了嗎?馬上觀看《疫起來紓壓》的正念系列,讓胡慧芳醫師帶你練習怎麼找回平靜與安穩!

連結:https://youtu.be/Ot26YRFa9uo 《疫起來正念》的EP03靜

 

 

參考文獻:

1.Cano G., et al. Neural circuitry of stress-induced insomnia in rats. J Neurosci. 2008.
2.Pawlyk AC., et al. 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sleep in rodents: models and mechanisms.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08.
3.Pagel JF., et al.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An Overview. Prim Care Companion J Clin Psychiatry.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