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警戒升級,這四種方法陪伴兒童與青少年面對壓力

馬偕醫院精神科 吳書儀醫師

 

本土疫情升溫拉警報,全台學校緊急停課或是採遠距教學,大量的疫情消息衝擊下,不論在哪個年齡層,都會面臨到壓力,更容易產生憂鬱、焦慮與情緒困擾,如何以健康的方式來因應壓力,是一件重要的課題。

 

 

對於兒童與青少年而言,短期壓力可能可以促使孩子為準備上台表演鋼琴而練習,或者讓原本想與朋友外出的青少年留在家中讀書,但是一旦壓力是長期且持續的,將會導致一連串的身心健康問題,包括血壓升高、抵抗力下降、並導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

 

 

長期壓力還可能導致精神健康問題,例如在年輕人中已經越來越普遍的焦慮和憂鬱。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家心理健康調查的數據,發現焦慮和憂鬱在6至17歲兒童的發生率有所增加,從2003年的5.4%上升到了2011~2012年的8.4%。

 

 

年輕族群與成年人對壓力反應的表現並不相同,但是像成年人一樣,兒童和青少年也可以找到健康的應對方法,並與父母一起學習辨識出壓力過大的跡象,並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因應管理。

 

 

兒童的壓力來源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緊張是壓力的常見來源,例如,在疫情期間,孩子可能會因家庭氣氛緊張而感到困擾。巨大的生活變化,例如停課在家學習,對孩子來說也可能很難適應。學校是孩子們另一個常見的壓力來源,可能包括有交朋友、被霸凌、或與老師相處的壓力之外,也會擔心考試跟成績。平時能出去跑跳的孩子們,戶外活動被取消,活動的機會變少,爸媽們更加苦惱如何能正常疏泄孩子們的電力,還得近距離面對孩子們的負面情緒。

 

 

青少年的壓力來源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壓力來源會擴大,雖然家庭仍是主要的壓力源,不過青少年比兒童承受更多來自家庭以外事件的壓力。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壓力在青少年當中極為普遍:83%的青少年表示,學校是壓力的重要來源。

 

但是,學業並不是當今青少年所擔心的唯一事情。APA於201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年齡在15至21歲的Z世代年輕人描述了有關社會問題的重大壓力,包括疫情、暴力和學校槍擊事件、自殺率上升、氣候變化、移民待遇以及性騷擾等。

 

同儕可以幫助緩解壓力,但也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社交關係在青春期尤為重要,疫情期間卻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減少社交活動。

 

 

辨識壓力跡象

 

青少年的壓力跡象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出現:

 

1.煩躁和憤怒

孩子們不一定總能用文字來形容他們的感覺,有時會把壓力呈現在暴躁的情緒中。壓力大的孩子和青少年可能比一般孩子來得脾氣暴躁或頂嘴好辯。

 

2.行為改變

過去安靜內向的孩子可能突然亂發脾氣,曾經外向活躍的青少年卻行為退縮宅在家中,類似的突然變化可能代表承受到比過去高的壓力。

 

3.睡眠困難

兒童或青少年可能會抱怨自己一直感到疲倦,比平常睡得更多或晚上入睡困難。

 

4.忽略責任

如果青少年突然不做功課、忘記該做的事、或比平時更拖延,壓力可能會是一個因素。

 

5.飲食變化

飲食過度或過少可能都是對壓力產生的反應。

 

6.經常生病

壓力可能會以身體症狀表現。感到壓力的孩子可能會常說自己頭痛或胃痛,並可能經常去學校保健室。

 

 

兒童和青少年的壓力管理

 

不管對於兒童或成人,壓力都是生活中需要面對的事。以下這些策略可以幫助壓力的調節與情緒的調適:

 

1.睡得好

睡眠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專家建議6至12歲的兒童每晚至少能睡9至12個小時,青少年每晚需要8至10個小時。睡眠是壓力管理的優先事項。另外,為了保護眼睛,最好能限制晚上使用3C用品的時間,以及避免將3C設備放在臥室裡。

 

2.運動

體育鍛鍊是所有年齡層緩解壓力最基礎的方法。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建議6至17歲的兒童每天至少要活動60分鐘。

 

3.說出來

與值得信賴的成年人談論壓力的情況,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建立看事情的角度與觀點,並一起討論、找到解決方案。

 

4.騰出時間娛樂及安靜休息

就像成年人一樣,孩子和青少年也需要時間去做能給他們帶來歡樂的事情,無論是在閒暇時間裡玩積木,還是在不被打擾的時間裡練習音樂或藝術。另外,雖然有些孩子喜歡活動排得滿滿,但也有孩子可能會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要讓孩子在喜歡的活動和空閒時間之間找到健康的平衡。

 

5.寫下來

研究發現,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可以幫助減輕精神困擾並增加幸福感。例如,一些研究發現,寫一些關於積極情緒的訊息,例如感覺到感激或自豪的事情,可以緩解焦慮和憂鬱的症狀。

 

6.學習正念(mindfulness, 或稱了了分明)

在一項針對13至18歲青少年為期五週的正念(了了分明)訓練計畫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學習正念的青少年比未學習的青少年所感受到的精神困擾明顯更少。

 

 

父母如何提供幫助

 

父母和其他照顧者應當發揮重要作用,養成自己的健康習慣,並幫助兒童和青少年找到因應壓力的策略。父母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1.建立健康應對模型

父母或照顧者可以與孩子討論,大人自己是如何思考和處理自己的壓力情況。

 

2.讓孩子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父母會很想跳下來幫孩子解決問題,但是,這樣孩子就沒有機會學習健康的壓力因應方式。讓您的孩子嘗試自己解決低風險的問題,這樣他們會獲得信心,可以應對更多的壓力和挫折。

 

3.促進媒體素養

今天的孩子們在網路上花費大量時間,可能會觀看到有風險的內容,也可能會遇到網路霸凌或社群網路的同儕壓力。父母可以透過教導孩子成為精明的數位時代資訊消費者,並限制使用3C用品的時間來提供幫助。

 

4.與消極負面思想戰鬥

「我的數學太糟糕了」、「我討厭我的頭髮」、 「我永遠都不會有朋友,何必要嘗試?」兒童和青少年很容易陷入負面思考的陷阱。

 

但是,當孩子使用負面的詞彙自言自語時,別急著阻止他們,邀請他們仔細思考他們所認為的內容中屬於真實的部分,或是提醒他們想起自己付出努力時所能進步的時間與狀況,學習正面積極地將事實架構起來,將有助於提升兒童青少年抵禦壓力的能力。

 

 

疫情期間,與孩子面對面的時間拉長,如何有效提升親子關係、減少壓力?

 

專家與您疫起來運動!>https://youtu.be/EkwurHXZY-E

 

 

 

 

參考文獻:

  1.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5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Stress from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publications/stress/#pub3
  2. Bitsko, Rebecca H., et. al.,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f Health Care Provider–Diagnos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US Childre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2018. from https://journals.lww.com/jrnldbp/Abstract/2018/06000/Epidemiology_and_Impact_of_Health_Care.6.aspx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3) Stress in America™ 2013 Highlights: Are Teens Adopting Adults’ Stress Habits?   from https://www.apa.org/news/press/releases/stress/2013/highlights
  4.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8). Stress in America: Generation Z. Stress in America™ .
  5.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pports Childhood Sleep Guidelines.
  6. Beyer, K.M., et. al., Exposure to Neighborhood Green Space and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Survey of the Health of Wiscons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4.
  7. Smyth, J.M., et. al., Online Positive Affect Journal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Distress and Well-Being in General Medical Patients With Elevated Anxiety Symptoms: 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MIR Mental Health, 2018.
  8. Lucy Tan., et al., Taming the Adolescent Mind: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xamining Clinical Efficacy of an Adolescent Mindfulness‐Based. Association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2014.
  9. Society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from  Effective Child Therapy